12月4日許老師帶同學參訪了兩個很漂亮很特別的農村社區,早上先去土溝社區,下午則去頂菜園社區,這兩個社區在社區改造之前都面臨了鄉村邊緣化的問題,農村內青壯人口外移嚴重只剩老人與小孩,不過經過了多年的努力,現在兩個農村就有如毛毛蟲蛻變為美麗的蝴蝶一樣,吸引很多人前往參觀.
雖然同樣都是改造很成功的社區,但他們的發展模式卻有些許不同,不過有一點卻是一樣的,那就是他們在實行社區改造之時都是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,也就是說由社區人民自己決定要什麼,而不是由政府撥一筆錢下來就隨便蓋個涼庭,植個草皮了事,完全不管有沒有符合當地的需求,這兩個社區的特色及差異處如下:
土溝社區:
1.在社造之初為凝聚居民共識,花了兩年的時間每天晚上居民共同開會溝通,確認出社區的 主體性
2.找出一個能引出村人深層記憶的東西,也就是"水牛",希望把水牛"刻苦耐勞"的精神烙印在村民心中
3.採用集體領導,經常與居民溝通,建立其信心,讓他們有尊嚴,這樣改造出來的東西才有價值
4.訓練村民,由居民做簡報給公部門聽或請阿公阿媽當導覽志工,介紹他們自己的居住環境
5.目前在運作的大工程"水水的夢",也就是土溝整治計劃
我喜歡土溝的軟體,也就是村民的心,他們那種做社區改造就為了要給村民更好的生活品質,將整個村民不管老少全都帶動起來,全村的心都凝聚在一起,真使人非常感動
回覆刪除有同感
寫得好!簡單扼要,我喜歡!
回覆刪除